欢迎来到国学文化
   |   学习记录   |    会员特权   |    登录   |    免费注册
国学文化
热门搜索:点卡   教程   源码   
象棋 (棋类益智游戏)
本站优惠价
官方自营店
信誉:
掌柜:
官方卖家
课程:
8件
创店:
2022-02-11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购买记录

象棋(英文名:Xiangqi),亦作“象碁”、中国象棋,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象棋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2008年6月7日,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象棋保护单位为北京棋院(北京桥牌院、北京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

2021年4月25日,夏焱和王悦刷新了双人排列一盘中国象棋项目吉尼斯世界纪录,用时41.73秒。

释义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象棋的“象”是一个人,相传象是舜的弟弟,他喜欢打打杀杀,他发明了一种用来模拟战争的游戏,因为是他发明的,很自然也把这种游戏叫做“象棋”。到了秦朝末年西汉开国,韩信把象棋进行一番大改,有了楚河汉界,有了王不见王(即白脸将),名字还叫作“象棋”,然后经过后世的不断修正,一直到宋朝(宋朝人用词不喜欢重复),把红棋原来的“卒”改为“兵”:黑棋的“仕”改为“士”,“相”改为“象”,象棋的样子基本完善。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

1.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2.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相传战国时已有之。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撰,书亦不传。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

3.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红方以帅统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象棋的棋子设置受到古代两军作战形式的影响,周朝时军队的基本编制“伍”是由5名步兵组成的,作战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种为一组配合使用。这就是棋阵双方各有5个小卒的缘由。

历史

起源

起源争议:

象棋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难解的问题,原因是象棋在定型之前,经历过多次演变的过程。象棋曾被称为“象戏”。根据出土文物与文献,恰图兰卡在波斯库思老一世时发展成沙特兰兹,经丝路传入中国成北周象戏、在唐代成为宝应象棋,最后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的中国象棋。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试图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但后来证实比吉夫此说错误,因为印度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三世纪前就有最早的象棋游戏恰图兰卡。晏殊的《类要》记载象棋是在三国魏黄初年间传入中国。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国际仍以印度起源说为主。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易》原有《象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经》(象棋经),文学家庾信曾赋《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普遍的影响。

“象戏”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周武帝天和四年,据《周书·本纪》记载:“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经》成,集百寮讲说。”这在北周的朝廷上被视为一件盛事,着实热闹了一番。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但对于此种说法,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毕竟还是一种推论。

象棋的发展分为七个时期,即孕育期、童年期、争鸣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稳步期。传说其鼻祖是博艺该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追些。成枭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词指六博始见于此。当然象棋与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角胜的局戏,象棋则是一种靠智谋、技术、修养等较量的竞技运动。由于六博与后来的象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象棋一词的诞生,孕育着日后象棋的产生,故将象棋名词诞生之时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经》前,这一段时间称为象棋的孕育期。

战国

战国时期,已经有关于象棋的名称,但是指象牙作的六博棋子,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六博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六博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有说法棋子种类有为:枭、卢、雉、犊、塞(二枚)。但古文物证实六博棋子非多兵种,这是因错把樗蒲混为一谈,枭、卢、雉、犊、塞是樗蒲掷具的排列组合,不是兵种。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六博是“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以获得多博筹为胜,不同于吃王为胜的象棋,没有演化关系。就如丘处机与吴承恩都写有同名的《西游记》,六博与中国象棋只是曾有同种称呼。

秦汉

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但与象棋也无关。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六博、塞戏、象棋这三者间无论是规则、棋子、棋盤都大相迳庭,并无演化关系。

北周

象棋游戏最早称为象戏,此一词出北周,意思是象徵的游戏。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后周武帝依当时的象棋编制《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戏名称由此而来,称为北周象戏。后来演变的唐代宝应象棋,形式为八乘八的黑白棋盤,棋子为立体造型。释念常《佛祖通载》卷二二,载:“始以车、马、将、卒代日、月、星、辰者,岂异人乎,正牛僧孺耳。”

隋唐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宣称武则天梦见与大罗天女下象棋的说法,则为以讹传讹,根据《唐国史补》、宋元话本小说《梁公九谏》中《第六谏》、《狄仁杰传》、《天中记》、《渊鉴类函》,武则天是梦见下双陆棋。武后尝问狄仁杰云:“朕昨夜梦与人双陆,频不见胜,何也?”对曰:“双陆输者,盖为宫中无子,是上天之意。假此以示陛下,安可久虚储位哉?”

宋代

现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北宋当时的象棋有大象戏与小象戏,皆已有炮棋子。小象戏大至为为近代象棋的形式,有32枚棋子,盤大小定为纵十路横九路,将帅待在九宫之正中,没有士而有偏、俾两棋子。之后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爱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为一种职业。

至南宋象棋一词才开始指的中国象棋。南宋时,小象戏已成为象棋的形式,将帅待在九宫底,已有士这棋子。陈元靓《事林广记》中,记载了最早的两局完整的象棋棋谱和最古老的排局“二龙出海势”。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个,卒(兵)5个。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元明清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橘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都与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而且几乎是缩影——有中军帐(九宫)、士位(士、仕)、文官(即中国象棋的象、相,不许过河)、武将(车、马、炮)、士兵(兵、卒)。

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2009年2月23日据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复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同意“中国象棋”更名为“象棋”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

棋具

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作“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

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中间部分,也就是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末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下棋比况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据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阳、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战场。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

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宫”(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象征着中军帐。

整个棋盘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为了比赛记录和学习棋谱方便起见,现行规则规定:按九条竖线从右至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表示红方的每条竖线,用阿拉伯数字1只至9来表示黑方的每条竖线。己方的棋子始终使用己方的线路编号,无论棋子是否“过河”。

对弈开始之前,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进就写“进”,退就写“退”,如果像车一样横着走,就写“平”。

棋子

象棋是一种双方对阵的竞技项目。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有十六个,由对弈的双方各执一组。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别红棋和黑棋而已。

棋谱记录

现行的记谱法一般使用四个字来记录棋子的移动。

第一个字表示需要移动的棋子。

第二个字表示移动的棋子所在的直线编码(红黑方均为由己方底线从右向左数),红方用汉字,黑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同一直线上有两个相同的棋子,则采用前、后来区别,如“后车平四”、“前马进7”。

第三个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对方底线前进用”进“,向己方底线后退用”退“。

第四个字分为两类:棋子在直线上进退时,表示棋子进退的步数;当棋子平走或斜走的时候,表示所到达直线的编号。

规则

基本下法

帅(将):帅(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仕(士):仕(士)是将(帅)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它的行棋路径只有九宫内的四条斜线。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飞田”。相(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炮:炮在不吃子的时候,移动与车完全相同。当吃子时,己方和对方的棋子中间必须间隔1个棋子(无论对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种。

马: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

兵(卒):兵(卒)在未过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过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许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这样,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强,故有“过河的卒子顶半个车”之说。

口语歌:

马走日字,象飞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路护将边,小卒一去不复返。

车走直路马踏斜,象飞田字炮打隔,卒子过河了不得。

胜负判定

当棋局中出现一下情况判负,对方取胜:

将死——另一方走一步棋之后试图吃掉一方的帅(将),但该方的帅(将)却不能躲避;

困毙——轮到一方行棋,但按规定,己方无棋可走;

认输——由于子力悬殊,继续抵抗毫无意义的主动认输;

长打(即长捉、长将、长杀、或一将一要杀)的一方通常判负;

行棋违规、违纪、超时等情况判负。

当棋局中出现以下情况作和:

双方理论上无法取胜的简单局面;

符合“六十回合规定”——从任意一步开始,六十回合内双方均无损失一子;

一方提和,另一方同意和棋;

长跟、长兑、长拦、长献、一捉一闲、或一将一闲,循环三回合后可判和。

术语

局面

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当前棋手们对开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些明属于开局的变化已达到前15回合,开局后期和中局前期交织。

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大量消耗,盘上特点从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杀转变为少量子力间互动,残局阶段直接性的战斗接触减少,子力的调运最为关键。

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

起着:开局第一着。

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正着: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入局:在双方纠缠阶段,一方组织子力对另一方产生一个战术打击并且此打击直接获胜的过程,入局可能是连杀,也可能只是小兵开始渡河,但必须是能产生胜利的过程。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胜势: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棋盘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5)代表中路。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边线:棋盘的一、九(1、9)路纵线。

河界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五条横线。

兵行线(卒林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四条横线,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横线。

宫顶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三条横线,九宫的最高位置。

底二路: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二条横线。

底线:双方最低的一条横线。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行动

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双将:亦称双照将,一方走动棋子后由两个字力同时攻击对方帅(将)。三照将同理。

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杀还杀”(“解将还将”同理)。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棋子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低头车:“低头车”是通头车的反意词,也叫“暗车”。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后才能投入战斗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头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头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将帅的原位。

大刀剜心/大胆穿心:以车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小刀剜心/大胆穿心:以兵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双车错:同一方双车在部局范围内交错移动。

屏风马:指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头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钓鱼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将军的马。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八(4、8)或六、八(6、8)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拔簧马/梭里拔簧:在马后车的配置中,跳马露车的一种战术。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双马饮泉:双马逼近九宫的一种战术,亦为一著名残局的名称。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蝶炮:炮二进一。

重炮:两只炮于前后排列威胁将军,使对手之将军设防也不行,不设防也不行。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头线的炮。

担杆炮: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空头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沉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杀招

马后炮:泛指炮在马后,以马限制对方将帅的退路,兼以炮向对方叫将。

天地炮:一炮从中路牵制对方中士中象,另一炮从底线牵制对方底士底象。

铁门栓:以炮镇中路限制对方士象的活动,兼以车或兵(卒)守着对方的将(帅)门。

夹车炮:车炮或车双炮前后互相配合的一种战术。车和双炮攻击对方老将取胜,双炮的作用等同于一车。

炮碾丹沙:车炮在底线成将,从而杀去障碍(主要是士象)成杀势。

车炮抽杀:泛指炮在车后时,一面跳炮吃子,一面露车叫将,令对方顾此失彼的一种战术。

海底捞月:车炮或车兵在对方底线逼使对方将帅离开中路的一种战术。

两头蛇:把三路兵和七路兵挺起的阵式。

高兵:泛指不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低兵:泛指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底兵/老兵:位于对方底线的兵(卒)。

过河兵:高于己方河头线的兵(卒)。

兄弟兵:双兵(卒)联在一起。

对头兵:双方未过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着对方。

花心兵:位于九宫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宫心线上接近九宫的兵(卒)。

二鬼拍门:双兵逼近对方九宫的一种战术。

羊角士:一士支在九宫上角,一士守在宫心。

花士象: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山顶帅/山顶公:位于宫顶线的将帅。

光帅:无守备的将帅。

双车错:双车交错将军取胜。

白脸将(又称对面笑):利用双方将帅不得直接对面的规则取胜(图1以己方帅占中,车照将对方老将取胜)。

肋马车:车在肋道,马协助杀将。

铁门栓:中炮牵制对方中线子力,用己方车从底线将军取胜。

大刀剜心中炮牵制对方中路子力,弃车强砍对方中士构成铁门栓局势取胜。同样局势下,用兵则为“小刀剜心”。

重炮:双炮构成一线攻击对方老将取胜。

三进兵:兵(在炮保护下)的步步推进将军取胜。

海底捞月:车、炮胜单车的实用残局,要求车炮方夺取中路控制权才容易取胜。

老兵搜林:车、底兵胜单车的实用残局,要求车兵方夺取对中路控制权才容易取胜。

卧槽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钓鱼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金钩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八角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高钓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文化

收藏

象棋收藏要“三看”

收藏者在购买古董象棋时要注意“三看”:一看质地,二看年代,三看工艺。

同样是木质象棋,以木质细密的绿檀木、金丝楠木象棋最为贵重,其市场价格多在8万元以上;紫檀木象棋次之。而其他木质的象棋,如红檀木、红木等,市场价格多在5000元到6万元之间。另外,缺棋子的非成套象棋价格会大幅度“缩水”,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般收藏爱好者难以承受。

从的象棋收藏市场来看,明清时期的象棋是藏家最为关注的品种。工艺是否精湛也是衡量象棋价值的标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高档的象棋一般都做工精致、表面光滑匀称,不会有过多的雕刻,但如果遇到有雕花的珍品象棋,藏家定会争相购买。此副象棋材质厚实,包浆温润,正面刻填红黑二色楷书,字体端正,笔力雄健;侧面填金浅刻缠枝莲纹装饰,线条流畅;棋背刻双蝠拱团寿纹,寓意福寿双至。象棋通体纹饰繁复,图案具有吉祥意义,为典型乾隆朝工艺风格,极为珍贵。最终,这副象棋以高达77万元的价格成交。

哲学

易经与象棋

中国象棋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伏羲先天八卦推出,另一是韩信推出。无论怎样,中国象棋的思想源于《易经》,与《易经》中的太极八卦图有很大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中国象棋就是太极八卦。

就用太极八卦来解析一下中国象棋。太极八卦的精髓思想:一个概念(内部时刻变化的)在某一方向上归根结蒂分为对立两面,表现为三种形式(对立两者加他们的统一体),接着一直细分下去,无穷无尽。棋盘上有两对立方,还有一与双方接触的河界。

观查其中一个军事集团“将”,一共有16个棋子,大家知道怎么来的吗?“将”这个概念按照前面所说的来逻辑推理。两对立面分一次得2×3=6,三种表现形式分一次得3×3=9,1+6+9=16,这就是“将”集团的组织来源。1代表未细分的“将”,2代表相和士,3代表车、马、炮,6代表左相、右相、左士、右士再两个兵(左相与右相的中间壮态物,左士与右士的中间壮态物),9代表左车、兵、右车、左马、兵、右马、左炮、兵、右炮。

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是“道”的文化。这个“道”,不是指狭隘的“道教”之道,而是指的根本和整体的“道”。

在中国文化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也都应从道的高度来统摄认识和实践。

而从道的高度来看,万事万物无不可以、也无不必须从象理、位理、数理、哲理各个角度来综合认识和实践。

象棋,称为象者,象也,演象之棋也。从象理入道,即从象理角度出发,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是中国象棋游戏设立的名称指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万物从整体系统上是四个层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规律内涵由简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层次上,万事万物包含了二个基本层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下者,时空分离,万物万事以空间分别、依时间展开;形而上者,万事万物有气化内景,从太极五行时空相联系。象者,形而上之内景也,为形而下一切形式、变化之肇端。

体现中国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

很多人觉得象棋和棋太多,分不出胜负,于是有了“升变”之类的等等规则。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没有用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象棋。古人发明象棋一定考虑到象棋的的和棋,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于赢棋,而在于下棋中的乐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澜,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点到为止,所以胜负不重要,这是下棋的境界。象棋就是要体现一个“和”字,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而且中国象棋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

首先是“仁”——中国象棋不同于国际象棋,因为将、仕都不出九宫,象不过河,只要前方将士擒住,敌方将军即可,不需要将、仕、象,这种不为高官厚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也是“信”和对国家的“忠”。

其次,象棋中的“将”虽说是傀儡,但是宁死不出九宫,象棋中的“仕”宁死也要在九宫保卫“将”的气节,都体现了象棋中的“义”。

最后是“智”——中国象棋的将、士不出九宫,而指挥战场,体现了古代战争运筹帷幄的姿态。象棋不是拼子力,而是运用战术、计策来赢得胜利,讲究的是“智斗”,不同的子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势”。

谱式

象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须要付车。

俗语

小卒过河顶大车

小卒一去不回头

重炮将——无子垫

马回头——不如驴

一盘象棋下三天——棋逢对手

象棋斗胜——纸上谈兵

豆腐板上下象棋——无路可走

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

马跳窝心,不死也昏

单车难破士象全

单车挂炮,瞎胡闹

课程目录
章节1:直播
课时1:正在视频直播
[免费] 08:00:00
章节2:基本简述
课时2:一分钟了解中国象棋
[免费] 01:09
课时3:象棋要怎么玩
[免费] 01:20
课时4:非遗中国|象棋
[免费] 00:52
购买记录
暂无购买记录
友情链接: 微应用  微商城  同城房产网  同城人才网  淘金科技  活动大屏幕  
Copyright © 2015-2020 淘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8007195号-5